资讯-淘券派

京东稳了,但新的“魔咒”来了

出品|妙投APP

作者|丁萍

头图|视觉中国

从最新一季财报可见,京东交出了一份比较优秀的成绩单,但市场并不买账。3月12日,京东美股收于84.02美元,下跌6.65%。

3月11日,京东(纳斯达克股票代码:JD;港交所股票代号:9618)发布2020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京东过去12个月的活跃购买用户数达到4.719亿,全年净增近1.1亿活跃用户,超过80%的新增活跃用户来自于下沉市场。2020年第四季度京东营业收入达2243亿元,同比增长31.4%; 2020年全年营业收入为7458亿元,同比增长29.28%。这意味着京东的下沉策略奏效,用户和收入加速增长。

另外,京东2020年四季度归母净盈利243.3亿元,同比增长569.39%;2020年全年归母净盈利494.1亿元,同比增长305.49%。

为何京东基本面与市场表现相背离?这主要是京东净利润其实靠的是股权投资而非“卖货”所得,若剔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影响,京东经营层面的盈利能力是趋弱的,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这背后的逻辑——京东正在牺牲短期的利润以换取更大的增长,去迎合资本市场对成长性的青睐。但京东资本市场表现远不及拼多多,所以京东物流是京东提振市场信心的最大机会。

本文核心看点;

1. 京东牺牲短期利润换增长,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2. 京东物流有望为京东打开新的估值空间。

增收不增利

2020年四季度,京东实现营业收入2243.28亿元,同比增速为31.43%,高于去年同期的26.59%。但其经营利润实现5.949亿元,仅同比增长12.35%,远低于营收增速;经营利润率为0.26%,同比下降0.05个百分点。

为何出现增收不增利的现象?

究其原因,京东意在牺牲短期利润换取业绩增长。京东在扩大平台边界、加码新业务以驱动业绩增长,但同时导致成本端压力高企,履约费用率提升,拖累公司的盈利能力。

(1)增长势能不减

受益于平台化业务的扩张,京东的高增态势得以延续。报告期内,京东实现服务收入321.3亿元,同比增长53.2%,远超大盘增速。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京东主营业务主要来源于商品收入(自营业务)和服务收入(平台业务),其中商品收入是绝对收入大头,包括3C商品收入和日用百货销售收入;服务收入主要是指京东向第三方商家收取的佣金、广告费,以及物流收入,具体包括平台及广告服务收入和物流及其他服务收入。

(数据来源:公司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