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做产业发展的“超级节点”:京东产发成长史 京东基建“编年史”

上海嘉定,2014年,京东第一座“亚洲一号”运转了起来。从概念提出、落实到设计图纸再到“一砖一瓦”的建造,最终进行调试、运行,一共花了四年时间。

一起诞生的,还有一本凝练了整个项目组心血的设计标准化手册。当时在中国乃至亚洲能够提供智能化仓库建设的公司有很多,但是当时京东正处于全品类拓展的时期,业务对设计的需求更多,对于项目组来说,每一步都是摸索着前进,难度可想而知。

嘉定亚一设计之初,项目组“放开了想”——也就是每小时1.6万件的处理能力,很多人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建造的东莞亚一,订单日处理能力是160万单。

幕后台前,十年为期。

2023年,设计和承载这份复杂秩序运转的“项目组”站在聚光灯下,露出“真容”。3月30日,京东产发向港交所递交A1招股书,启动IPO征程。

静水流深。背靠京东巨大的商流、物流模型,和背后产业侧的沉淀,截至2022年,京东产发积累的现代基础设施资产组合,覆盖国内29个省份以及海外4个国家,总资产管理规模937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330万平方米。

刘强东在《创京东》中曾说:“收益是波浪曲线,但价值一定是这条波浪曲线的基准线,是恒定的。”

京东产发也遵循京东基于创造价值的商业理念和逻辑:始终与产业趋势同频共振,以为客户、行业和社会创造价值为基准线。

只要这条基准线不偏移,重资产投资,长周期回报的现代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短期“不理解”之音就无法掩盖周期拉长后价值的声浪。毕竟做“慢功夫”,是京东的强项。

时至今日,京东的“后五节甘蔗”围绕交易效率已经达到了全球领先水平,以供应链为主线,要开始向“前五节甘蔗”探索和反哺。于无声处听惊雷。

产发成长史

京东基建“编年史”

京东第一座“亚洲一号”的筹备,其实早在2010年就已经开始。当时京东的办公室挂着四个大字“只做第一”。“要做出全国乃至亚洲自动化程度最高的智能物流园区,要有超前的思路,超越所有传统仓储形态”。“亚洲一号”由此得名。

仅耗时四年,在没有外部成功经验可以借鉴的前提下,京东在上海嘉定真就立起了一个“大家伙”。从一张图纸变一座建筑,背后输出思路,制定标准,“摸着石头过河”的正是京东产发。

伴随着第一座“亚洲一号”落地,凝结而来的《京东“亚洲一号”智能产业园》设计标准化手册,即便10年后的今天来看,也依旧领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