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详解优惠券模块设计的要点

本文围绕优惠券的发展和本质,梳理了一系列优惠券的特性。并且进一步分析了如何进行优惠券模块设计,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优惠券的发展

优惠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末的法国,普及于20世纪初的美国,经历了手写版、纸质版到现在的电子版三个时代。

手写优惠券和纸质优惠券成本高、覆盖范围窄、投放渠道少,电子优惠券有效地克服了这些缺点,并以其显著的促销效果,深受商家和消费者喜爱。

现在,无论是电商、旅游还是餐饮行业,优惠券都是各个平台拉新、促活、转化的必备工具。除了普通的优惠券外,还变化出优惠码、礼品券、体验券、兑换券、服务券等衍生品。

二、优惠券的本质

优惠券的本质是平台或者商家赋予用户的一种特殊权利的凭证,可以在用户支付的时候用于减免一定费用,通常情况下一张优惠券只能被使用一次。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优惠券是商家利用价格歧视和稀缺性原理,刺激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消费的工具,从而提高用户支付转化率,实现利润最大化。

1. 价格歧视

价格歧视可以简单理解为商家消费者个人的消费能力不同、身份和社会地位不同、购买量和地理位置不同来进行区别定价。价格歧视可以分为一级到三级:

  • 一级价格歧视中假设商家知道消费者对每一单位商品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并据此收取不同价格(难以实现);
  • 二级价格歧视是商家根据消费者购买量的不同,收取不同的价格(如水电按照使用量来进行阶梯收费);
  • 三级价格歧视是商家对不同类型的消费者收取不同的价格,买方的需求价格弹性越大,商家收取的价格就越低(如风景区套票、儿童票、老年票)。

虽然在平台上每个用户看到的商品价格是一样的,但是基于大数据的价格歧视可以向用户定向发放优惠券,进而对商品进行反向定价,以达到获取最大利润。这也是优惠券(或者“红包”)与其他的促销活动最大不同之处。

假设一个羽绒服成本200元,定价250元时有100人接受此价格,定价300元时,有60人接受此价格。

  • 定价前者时,商家可以获利(250-200)×100=5000元;
  • 定价为后者时,商家可以获利(300-200)×60=6000元。

作为精明的商家,当然不想放弃任何一个潜在消费者。于是根据用户购买量(二级价格歧视)、需求量如北方比南方地区消费者的需求量大(三级价格歧视)等制定用户画像,划分市场,向那40个消费者发放“满300减50元”优惠券,同时对剩下那60个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维持原价销售,最终商家获利 60×(300-200)+40×(250-200)=8000元。

2. 稀缺性

优惠券的营造的稀缺感,不一定是数量上的稀缺,还可以体现在获得方式、有效期限等。

如饿了么只有超级会员才可以在会员期内每隔31天免费领取“无门槛红包”,这种定向优惠券给消费者带来“专属感”。

再者,如拼多多的部分优惠券有券的库存进度条,已领取的优惠券上有有效时间的倒计时,使消费者产生“紧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