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拼多多拼团背后的产品逻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许多线下的营销活动玩法也逐渐发展到了线上。在互联网圈中被普及的团购以低价的方式吸引了众多消费者,拼团也成为了团购的一种形式。本文就拼团该社交电商玩法为例,一起来看看其设计思路和分析逻辑。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线下运营营销玩法逐渐走到了线上。当年百团大战中第一次在互联网圈子里普及了团购的玩法。

团购主要是以陌生人为主,能够让商家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使商品价格压到最低吸引用户购买,主要是平台带动的低价。

商家可以花更少成本为用户提供标准品,满足用户的需求为其提供服务。

拼团是社交电商的一种形式,以社交关系为主,核心是人,是社交关系带动的低价。

我们熟知的拼多多正是通过两种核心的拼团的玩法:拼团享低价、拼团抽奖(包括砍一刀),从电商战局中脱颖而出。

在拼多多做移动端的拼团业务时,设计思路和分析逻辑是什么呢?

本篇以C端用户视角拆解拼团逻辑;下篇以B端产品运营视角拆解拼团逻辑。

通过2篇文章,分别讨论拼团业务的C端和B端两个板块的业务细节。

一、一单拼成,四方受益

发起拼团者:付出时间成本筛选好物,并主动分享给亲友。一方面满足了人与人之间所需要的社交需求,在亲友成团后,由于自己的分享帮助到了亲友从而获得自我价值感,另一方面由于一起买更便宜,满足人性的贪婪欲望。

参与拼团者:在熟人关系链建立信任背书外加价格因素的影响下,降低用户的主观意识,能够更快速的响应好友拼团。通过朋友的帮助,满足了自己购买产品追求的高性价比以及社交需求。

商家:与团购逻辑基本一致,本质上都是通过薄利多销的方式,使商品价格更低,并形成口碑让用户产生后续的复购。

平台:从用户获取、激活、转化和推荐,拼团能够影响整个用户的生命周期,从而推动平台发展。

二、拼团业务范围和业务流程

业务大纲

一个拼团活动发起到结束需要三个角色的参与:

运营人员负责筛选拼团活动的玩法,包括选择哪些商品、成团的时间、人数等。

运营人员这部分内容逻辑较复杂,后续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这里不展开描述。

理解拼团业务,重要的是明白拼团主要分三个时间节点,更方便理解

1. 拼团前

拼团前为发起人浏览、筛选商品阶段,此时还没有生成拼团订单,当用户支付后,进入下一时间节点。

2. 拼团中

此时,发起人已经支付了订单,此时生成拼团订单。

拼团订单与一般商品订单不同之处在于,拼团订单需增加一个订单状态:待分享,通常拼团只有分享给好友,好友参与成团后,订单才成立。成团后拼团订单与一般商品订单后续的生命周期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