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从《怪诞行为学》看优惠券功能设计

编辑导语:优惠券是商家平台普遍使用、以拉动用户消费的有效手段。那么,具体到优惠券功能设计层面上,平台又应该如何结合用户行为与用户偏好来进行合理的设计?本篇文章里,作者从诱饵行为角度出发,探讨了各平台优惠券的设计方案,一起来看一下。

一、诱饵效应

前段时间在抖音上刷老罗的远古脱口秀段子,他在视频中讲了一个关于诱饵效应的经典案例——《经济学人》杂志案例。

在此案例中,作者发现《经济学人》这本杂志推出了3个套餐,如上图所示,电子版59美元,印刷版125美元,电子版+印刷版125美元。

作者猜测杂志社这样定价的目的是为了“操纵”消费者,故在其100个学生中做了一个实验研究用户购买的行为,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果表明,单订印刷版无人购买,电子版+印刷版有84人购买。

进而,作者得出了推断:单订印刷版是“诱饵”。基于此,他又做了一个实验,研究在去掉了诱饵,仅保留电子版59美元和印刷版+电子版125美元2个选项后,学生是否还会与之前一样购买。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的结果是让人惊讶的,在去掉了诱饵后,购买电子版+印刷版套餐的学生,从84下降到了32人。

二、诱饵效应与优惠券设置

诱饵效应的这个案例让我产生了兴趣,刚好最近打算做优惠券月卡功能,一直在研究各大游戏平台的月卡功能,迟迟没有确定月卡设置的方案。

1. 小米超级会员

小米超级会员的购买档位是这样:

  • 新客首月20,自动续费次月起25元;
  • 季卡78;
  • 年卡198。

从折扣的力度来看,年卡平均下来每个月16.5元,季卡每个月26元,如果用连续包月购买一季度仅花费70元。

小米的产品经理对诱饵效应的使用很恰当,通过简单的计算就能得出季卡是诱饵这样一个结论,理性的消费者在连续包月和季卡中,一定会选择连续包月。我相信其后台数据一定是购买连续包月的用户占据至少6成以上,而季卡购买应该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