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双十一这么多优惠券,直接降价不是更好吗?

编者按:随着双十一的到来,这段时间,你是否已经为满300减50、满200减20等商家和平台的优惠券搞得焦头烂额?问题在于,商家为什么要麻烦顾客领优惠券,直接降价不是更能吸引顾客吗?

这一现象的背后是一个经济学原理:价格歧视。在《长得好看能当饭吃吗》一书中,作者谢宗博为读者揭示了许多日常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其中就包括商家制定优惠券的奥秘。谢宗博看到,产品定价里充满了价格歧视,不过歧视的是“有钱人”。

《价格歧视》(节选)

文 | 谢宗博

一、优惠券其实是价格歧视

以前我们去肯德基、麦当劳等各类快餐店,经常会收到优惠券,凭券就可以直接打折。现在各类商业APP——不仅仅是外卖——也都经常会有电子优惠券。商家为什么要搞个优惠券呢?直接降价不是更能吸引顾客吗,这么搞来搞去不是自找麻烦吗?的确,商家和顾客为此都增加了不少麻烦,但是优惠券这个游戏玩了这么多年,商家依然乐此不疲,必然有它的道理。

这么来问个问题吧:

如果你是卖冰棒的,目前有两个库存,成本只需要每根两块钱。现在有两个人来买冰棒,你知道A顾客愿意出7块钱来买,B顾客愿意出5块钱来买。那么,你应该把价格定为多少?

定为7元,只能卖出1根,挣5块钱,另外一根卖不出去。定为5元,可以卖出2根,挣6块钱。

看起来似乎应该定为5元,对吧?但是稍微有一点遗憾的是,A顾客本来愿意出7块钱,结果只卖给他5块钱。顾客当然很高兴,因为他省下了两块钱,感觉占了便宜。按照经济学的解释,这两块钱就叫消费者剩余。

消费者剩余越多,当然会让顾客越开心,但是你作为商家的话,是不是就很心疼?本来顾客愿意出的钱,因为定价过低,留在了顾客的钱包里而不是你的钱包里。

那怎么办呢?我们这么想一下,如何才能让愿意出7块钱的人以7元的价格购买,让愿意出5块钱的人以5元的价格购买呢?是不是可以把价格定为7元,然后做一个2元的优惠券,但是领取优惠券的方式稍微设置一点复杂的小条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对于A来说,价格本来就是自己能接受的,肯定不假思索,直接买了。B顾客看到价格虽然需要7元,但是只要领个优惠券,就能按照自己能接受的价格买下来,占便宜的心理抵过了领优惠券的麻烦,也高高兴兴地买了。

所以对不同的消费者来说,他的价格需求弹性不同,也就是说他对价格的敏感度不一样。有的人没有优惠券是不会买这些商品的,而有的人则不在乎这点优惠券。如果商家直接降价而不是发优惠券,就会损失一部分收入。

在经济学中,这叫作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策略。注意,这里的歧视不是贬义,当然也不是褒义。歧视的对象更不是那些愿意用优惠券的人,而是不用优惠券的“有钱人”。按照经济学的定义,价格歧视实质上是一种价格差异,通常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向不同的接受者提供相同等级、相同质量的商品或服务时,在接受者之间实行不同的销售价格或收费标准。

经营者如果在没有正当理由的情况下,就同一种商品或服务,对若干买主实行不同的售价,则构成价格歧视行为。价格歧视是一种重要的垄断定价行为,是垄断企业通过差别价格来获取超额利润的一种定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