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理解拼多多,就是理解消费新趋势



??深响原创 · 作者|何文



营收同比增长94%、经营利润增长60%、经调整净利润增长37%……只要对电商、消费行业今年的情况稍有了解,就会知道拼多多这份三季报有多大分量。


财报发布后,拼多多股价涨超18%,成为投资者口中的“中概之光”。市场买单的是:拼多多的第二曲线TEMU增长可观。公司大举投入海外业务的同时,国内主站的增长和盈利依然可圈可点。各种对于消费市场、互联网行业的担忧,在拼多多身上似乎都不见效。


这究竟是为什么?


事实上,这不是拼多多第一次给出超预期的成绩,资本市场对于这家公司燃起热情也早于财报发布前。与其找一些“点状”的解释,不如说拼多多的增长源于一条坚实的“主线”。它很好地回答了消费行业的大问题。



贯穿始终的“质价比”


今年,电商行业的最大公约数是“低价”。所有的平台差异化认知,都让位了给简单直接的价格标签。这一点在刚过去的双11期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低价”对应的并非绝对值,而是消费分层后,各个层次商品的“性价比”。「深响」在和平台方、投资人、商家等多方的交流中了解到,目前行业对于消费趋势的变化已经形成共识,共识可以表现为以下三点:


  • 一、消费意愿始终是在的,只是人们愈发看重性价比、质价比。具体表现为“可以买贵的,但是不能买贵了”;
  • 二、消费者认可品牌、愿意为品牌付出溢价、且正在告别海外大牌崇拜,国货品牌依然处于机遇潮中;
  • 三、在这种情况下,平台和品牌所能做的是顺应趋势,为消费者提供质量可靠但价格更有竞争力的商品。


具体到平台方,由于各个平台已经在产业链中牵扯了太多,“质价比”的实现不能只是简单粗暴的补贴,而是要向供给端、向供应链、向运营和技术要效率,做更多系统性工程。


「深响」观察到,各个电商平台在应对新的消费趋势上的举措有不少共通之处,比如发力布局产业带、增加性价比供给;强化性价比频道的用户认知;在商品推荐机制上给予中小商家、价格力更多倾斜;借用技术能力或降低佣金,减轻商家经营负担,为“低价”创造空间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