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不卷价格卷“生态”,淘宝天猫双十一彰显平台“后劲”

编辑 | 虞尔湖

出品 | 潮起网「于见专栏」

双十一来临时,当很多网友都在关注今年双十一哪个平台的商品最低价、最具性价比时,市场监管总局“出手”,赶在双十一之前发布了《“双十一”网络集中促销合规提示》,内容包括严禁“二选一”等违法行为,严格规范促销行为,杜绝“先涨价后降价”、不按规定明码标价、价格欺诈等消费者权益行为等一共九条提示。

这些提示内容看似老生常谈,实则是引导双十一期间商家、消费者双双回归理性,意义非凡。种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双11变得静悄悄了”的话题也冲上热搜引发热议。与此同时,“理性”也成了这次双十一的关键词之一。

不过,理性归理性,媒体的关注热度不及往年,却并不代表消费者需求减弱。相反,数据表明,消费者的热情仍在,淘宝APP在今年双十一期间达成了连续四天日活超过5亿的纪录。只是平台的GMV构成正在悄然变化,由过去少数头部主播扛大梁的局面已在悄然改变。

例如,据媒体报道,双11期间,淘宝达播、店播双双爆发。截至11月11日零点,共有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其中有243个是国货品牌,3.8万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过100%。与此同时,店播也成为淘宝天猫新的增长引擎,38个店播直播间成交额破亿,451个成交额破千万元。

而截至11月12日零点,2023年天猫双11收官。用户规模和商家规模显著增长,规模优势进一步扩大,带动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品牌在天猫获得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次生意爆发。

由此可见,从互联网用户的角度来看,消费市场的需求依然十分强劲,双十一并未“静悄悄”。而从电商平台的角度,激发直播主播与平台店铺在大促期间的“战斗力”,正在成为新趋势。

理性回归,后劲仍在

据观察,大众眼中的双十一,变得静悄悄,或许是在国家重拳监管下,各大平台的对外推广有所“收敛”,而各大媒体的关注度也随之有所降温而带来的一种“错觉”。

但是要知道,在广大网友已经经过14年充满仪式感的“双十一”后,平台与用户之间,早已形成了人们难以想象的默契度。这就好比每年除夕夜,央视一套会如期播出春节联欢晚会一样,全国观众不会因为央视有没有对其进行推广,或者推广力度有多大,而降低对其关注。

只不过,如同人们关注春晚是一回事,但是最终看不看春晚,却取决于节目是否有“赵本山”、是否很精彩一样,人们关注双十一是一回事,但是最终是否会真正参与,同样取决于平台的优惠力度是否足够大、足够具有吸引力。

实际上,尽管今年双十一的关注度确实在下降,但是消费者的热情却丝毫未减。例如,据媒体报道,10月31日晚,天猫“双十一”正式开售后,85个国货品牌开卖即“破亿”;而背靠阿里、以旅游产品为主的飞猪,同样在“双十一”开售13分钟,就轻松实现了成交额破10亿大关,该数据甚至大幅超过2022年开售首日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