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京东正在改写数十万亿供应链金融版图,逐鹿新十年

作者 | 苏越 来源 | 零壹智库

纸张与大众的生活息息相关,从纸浆到造纸,进而到种类繁多的纸制品,这是一条极长的产业链,其特点和痛点之一,就是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传导到产业链下游的中小微企业,使其往往在采购旺季时面临一定的资金压力。


在整个供应链中,需要一个“连接者”的角色引入金融活水,帮助上下游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进而带动整体产业向前发展。


近日,京东科技与国贸股份宣布上线了一款采购融资产品,并在厦门福海纸业等纸浆的产业链下游客户中实现了首批落地。这一供应链金融服务,离不开双方共同打造的供应链金融科技平台——国贸云链·金贸通的支撑。迄今,“金贸通”已服务国贸股份旗下多家业务单位,累计帮助约540家企业客户获得28亿元的金融授信。


这是供应链金融行业的一个缩影。随着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产业链供应链正在呈现出由传统到数智的转变,大数据、ICT、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正在全方位嵌入到供应链金融全流程中,从覆盖范围、风险管控等各方面突破行业瓶颈。基于数字信用支撑的新型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实体经济发展中正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供应链金融由传统到数智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面临着融资难、融资成本较高和银行审批放款周期长等痛点,供应链金融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抓手,但在实际操作中,传统供应链金融的供需错配不容忽视。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宋华认为这种错配体现为“三个失调”:


第一,受惠对象失调,不大不小的中型企业是目前供应链金融的空白点;


第二,业务品种失调,目前做要素的供应链金融偏多,基于行为的很少;在要素金融当中做债权债务的偏多,基于物的信用很少;在债权债务供应链金融当中做应付的偏多,应收的很少;在应付领域做电子债券凭证流转偏多,真正基于产业解决应付的很少;


第三,主体互动失调,部分产业企业找不到真正有力的金融资源,部分金融机构找不到产业的入口。


从产业端看,部分企业找不到、或没有足够的信用得到供应链金融滴灌;从金融端看,大多围绕应收应付等债权债务等展开,特别是基于应收的信用流转成为供应链金融的标配产品,占2022年总规模的60%,而围绕仓单、存货等要素的供应链金融并未真正激活。


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数据。在传统的风控模式下,金融机构高度依赖于核心企业的主体信用,以数据为基础的风控难以进行,核心企业不愿意将自己的经营信息全部展现在银行面前,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数字化基础往往较为薄弱,数据难以获取。


举例来说,大消费行业中,作为核心企业的古井集团,其上下游涉及企业主体数量庞大,渠道层级繁多,经销商信用质量参差不齐,且规模较小的经销商订单管理仍以线下方式为主,数据获取困难,数字化程度较低。对于金融机构而言,由于操作成本、运营成本、风控成本较高,盈利空间有限,因此为其生态企业提供金融服务的意愿不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