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从“恶意代码”到“炸店”:我对拼多多的5点看法


文 | 鸟叔


最近拼多多连续发生了两件大事。


先是拼多多APP的多个版本被发现存在恶意插件,这些插件存在未经用户同意收集个人信息、使用非法的广告技术以及通过其他非法活动来获取收入等恶意行为。


随后,谷歌将其从应用商店下架,对于已安装用户则会发出警告提示卸载。


几天后,更猛的来了:知名安全公司卡巴斯基公开确认,拼多多APP的部分版本包含恶意代码,利用已知的Android漏洞提权,下载并执行额外的恶意模块,其中一些还获得了访问用户通知和文件的权限。



卡巴斯基还在报告中列举了拼多多“恶意行为”的具体内容,包括保活、诱导欺骗、防卸载、信息收集、攻击和感染、远程静默安装行为等。“恶意行为”主要围绕获客、促交易、高日活三个目的。


惊人的还不止这么多。


据猎云网援引奇客Solidot文章,拼多多应用的恶意功能最初只针对农村和小城镇的用户,避开北京上海之类大都市的用户,此举旨在降低被暴露的风险。


通过收集用户活动的大量数据,拼多多能全面了解用户习惯、兴趣和偏好,改进其机器学习模型,提供更具有个性化的推送通知和广告,吸引用户打开应用并下单。


我们姑且将这起事件称之为“代码门”。


第二起则可以称之为“炸店门”。


近期,拼多多商家通过对部分拼多多自营店或品牌店集中批量下单,并迅速申请“仅退款”,影响店铺正常经营,谓之“炸店”。


二原因是这些商家认为拼多多的“仅退款”政策,损害了自己的利益。


“代码门”发生后,拼多多采取“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


悄然之间,这么一件严重损害用户利益,赤裸裸违反法律和道德的事,就这么过去了。


但在“炸店门”之后,情况就不一样了。拼多多“小二”不仅通过朋友圈公开进行回应,各大媒体也突然集中为拼多多煽情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