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京东再挑“重活”,要做中国工厂的合伙人

打通业务底盘后,京东与大大小小的制造工厂共生共存。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 李艳艳

编辑|李薇

头图摄影|史小兵


美国历史学家乔舒亚·弗里曼曾在《巨兽:工厂与现代世界的形成》一书中说道:“工厂是制造业的实体所在,工厂所制造出来的产品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支撑。”

中国有着全球最齐全的产业链和规模庞大的工厂。数据显示,中国有数百万家工厂,分布在大大小小的产业带。那些在先进制造业中承担生产任务的工厂,构成了产业中一个个重要的“生命细胞”。但在产业转型升级中,工厂遭遇的掣肘和阵痛越发明显。

京东正试图啃下这块“硬骨头”。

过去,很多工厂是先生产出产品,再获得市场反馈,即所谓“先生产、后订单”的生产模式,中间环节冗杂而漫长;而同京东自有品牌合作后,工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判市场反馈,实现“先订单、后生产”,从而进一步提质增效。

从消费端来看,以京东京造、惠寻为代表的京东自有品牌,早已渗透到大众消费的方方面面。去年10月,它被列为京东集团的九大独立业务单元之一,与零售、物流、健康等主营业务并驾齐驱。但外界少有人知,京东自有品牌业务已经成长了快5年的时间。

“京东为什么做自有品牌,我们看得很远。”京东集团高级副总裁、京东自有品牌业务负责人王笑松表示,京东在过去十几年做零售、做电商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基于供应链服务端的能力,“我们过去服务的更多是品牌商,以后如何能够对接工厂,复用我们这套能力,这也是京东自有品牌之于京东的深远意义。”

摄影:邓攀

底气之一,源自过往的成功信条和经验。

多年前,京东集团创始人刘强东提出“十节甘蔗”理论:消费品行业的价值链分为创意、设计、研发、制造、定价,以及营销、交易、仓储、配送、售后等10个环节,其中前5个环节归品牌商,后5个环节归零售商。

刘强东认为,只有承担价值链上更多的环节,才能创造更大的价值。从自建物流与仓储体系,到自建品牌矩阵,“做重”成为京东区别于其他几大头部电商的显著特征。物流做重的价值已然显现,外界亦关注,京东的供应链能力能否复用到更广阔的传统产业转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