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记者:王郁彪 每经编辑:刘雪梅
3月17日,在京东京造五周年之际,京东自有品牌公布了一组最新数据:2022年,京东京造销售额同比增长60%,100个以上品类年均销售额增长超过300%,新品开发成功率超过90%,帮助工厂平均降低30天库存周转,合作国内超过70%的产业带。
鲁泰纺织工厂内的京东京造产品生产线。图片来源:企业供图
对于京东自有品牌的相对高位增长,一接近京东京造的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透露,这个成绩一定程度上来自于渠道能力的提升,“一块是用户运营,一块是流量运营。”
所谓用户运营,就是将用户留存和复购做好,因此需要迭代算法和数据,使人货匹配更加精准,同时对用户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服务。流量运营的核心则是做好跨品类渗透、内容打造和传播。
“据我了解,京东自有品牌没有‘自己人’特权,京东也不会对其有额外的流量支持,也没有任何搜索加权以及固定促销位置。”该人士进一步表示。
而作为京东重要的品牌产品侧输出,京东京造称,坚持“同等品质产品价格更低”的原则,严控加价率。如,在服装类目,传统服装品牌的加价率通常很高,京东京造则维持行业水平的1/10。
针对京东自有品牌低价原则,该人士告诉记者,其坚持的低价,并非一定要比友商便宜,最起码价格要保持相对一致,这样才算是“同台竞技”。
除低价外,京东自有品牌业务一侧,也展现出了京东更开放的一面。据记者了解,京东自有品牌从来不反对合作伙伴做自己的品牌,允许它们与京东之外的其他品牌和平台合作,这方面是完全开放的。
而联动和进一步覆盖更多产业带,也进一步显示了京东在“开放”这件事上的决心。去年10月,京东自有品牌围绕产业带宣布启动“百大质造工厂计划”:未来三年内,将打造超过500个产业带品质示范工厂。
在五周年节点,京东自有品牌产业带的覆盖率达到了70%。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梳理了五年的时间线。京东于2017年下半年启动自有品牌战略项目,2018年1月,京东京造上线,随后一年京东“惠寻”登场。从定位来看,京东京造主打品质,面向重度京东用户,覆盖一二线城市;惠寻则主打高性价比消费,主要面向下沉市场,二者在用户和产品定位上有层级区分。
2021年10月,京东将“京东自有品牌”设定为独立业务单元,与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等并列为京东九大独立业务板块,享受集团同等级的“待遇”。
整体而言,京东自有品牌业务的定位是向上触达制造端,帮助厂商“做市场”,而非“简单的贴牌生意”。
而向上游制造端延伸,又试图覆盖产业带,这对京东而言毫无疑问又是一桩“重”生意。五年业务行进之期,京东自有品牌从无到有,对京东而言这更像一场“打怪升级”的过程。
对于包括京东在内的任何一家大厂而言,五年的业务周期不算短,但对于一个品牌而言,只是刚刚起步。
做自有品牌,与工厂打交道,远比单纯做一个零售商难得多。但对于一个头部零售企业而言,自有品牌的经营与对应其在自身整个零售生态内的占比,至关重要。
公开数据显示,全球第二大零售商Costco的商品中有25%是自有品牌商品,如其知名的自有健康品牌Kirkland Signature,剩下75%则是其他品牌的商品。自有品牌为Costco提供了更多底气。
不只京东,这也是几乎所有的电商零售巨头们争相做这门“苦生意”的原因。在更加广袤的、还未开垦的自有品牌土地之上,巨头们做更深的触达和产销两端的链接,为未来打算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