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以跨境业务再造一个拼多多 从超预期财报中感受拼多多的价值裂变

在经济周期交替的阶段,供给和需求关系的动态发展有时会让市场主体感到无所适从。但任何一个时代,总需要有人来做“难而正确”的事情。虽然“难”就意味着高门槛、高淘汰率,但“正确”则意味着只要坚持做下去就大概率会产生好的结果。

2023年,对于电商行业而言大概是充满挑战与新机遇的一年。一方面,必须要承认的是,目前国内电商行业供给侧的竞争烈度依然在提升,而需求端则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波动。

另一方面,国内在消费提振的主基调下,头部平台正稳步推进全域消费升级,此间优质供给也在极力满足消费者不断涌现的新需求;同时,海外电商环境由于渗透率相对较低、市场竞争格局未定,可算作是典型的“海阔凭鱼跃”的蓝海赛道,各大平台大可复制国内的成功经验在海外开辟第二增长曲线。

刚满8周岁的拼多多(PDD.US),或许就是目前环境下为数不多的率先做到了守正出奇的公司之一。

过去几年间,拼多多一直在坚持做着“难而正确”的事情:一方面,拼多多以消费者为中心,围绕高质量消费、高质量供给、高质量生态等几个关键环节,全力激发高质量发展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公司锚定海外蓝海市场,结合自身的优势和既往成功经验,在海外也探索出了一条极具拼多多特色的发展道路。

结合公司最近披露的财报来看,拼多多的坚持也收获了与之匹配的“果实”。公司三季报显示,今年第三季度拼多多的收入达到了688.4亿元,同比劲增93.9%;实现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口径净利润155.4亿元,净利率高达22.6%,核心财务数据大超市场预期。

以跨境业务再造一个拼多多

成立时间虽然还不到十年,但拼多多在巩固现有业务的优势,以及开拓新业务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用“遥遥领先”来形容大概十分贴切。

从拼多多主站,到多多买菜,再到如今的多多跨境,拼多多一次又一次挑战着“难而正确”的事,同时又不断地刷新着外界对其固有的印象。

时钟回拨到2022年,彼时在经历了特殊时期之后,线上购物风潮开始在全球多地发酵。而在国内市场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方法论的拼多多,第一时间捕捉到了海外市场的商机。于是乎,当年9月拼多多便正式启动了多多跨境业务,通过Temu这一应用,将国内制造业企业生产的优质商品销往海外。

多多跨境的首站,选在了电商渗透率相对国内较低,同时消费者消费能力更强的美国。而且,拼多多的这一时间点选择异常巧妙。众所周知,过去一年多里美国市场正饱受高通胀以及经济下行的困扰,而横空出世的Temu主打高性价比消费品,叠加平台补贴这一“大招”,Temu很快在美国引起了热烈反响。

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仅仅把Temu的现象级表现归结为质价比策略或者“复制粘贴”拼多多主站,这恐怕是一种偏见。在智通财经APP看来,电商行业的本质是实现供给端和需求端的高效匹配,而Temu的成功,不仅证明了拼多多对于匹配供需关系有着深刻理解和超强的执行力,也印证了拼多多模式在经过海外的本土化改造后可完全适应不同的市场环境。

实际上,为了适配海外市场,拼多多针对性地做了大量的模式创新工作。譬如,Temu创新性地推出了“全托管模式”和“柔性供应”的机制。

以“全托管模式”为例,在该模式下Temu平台的商家只需做好研发、生产的本职工作,就能轻松出海。平台为商家提供包括网站引流、店铺运营、跨境物流、法务知识产权等在内的一站式服务。在海外消费者这一端,“全托管模式”又要求平台负责商品质量和履约时效的保障,确保了用户的购物体验。

就效果而言,“全托管”、“柔性供应”等创新模式,极大降低了传统外贸型工厂的出海成本,让中国产业带的成千上万工厂能直接面对消费者,创造自己的品牌。据了解,有的商家以前销售一件商品只有5分钱利润,而通过多多跨境,可以赚到几十上百倍的利润。换言之,入驻Temu的商家,不仅重新找回了订单,利润也实现了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