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为什么全网都在“拼多多”化?

作 者:微澜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01 消费者,看透“双11”电商大战

最近,一张关于“全球大战”的网图传遍网络:

在世界其它地区发生战争的时候,中国也掀起了一场“大战”——每年的“双11”电商大战。

中国每年都有两场消费节“大战”,上半年是618,下半年是双11,这两场“大战”每一次开启,都要涉及数亿人甚至超10亿人,前前后后一个月的话题都将围绕着它们展开。

但是近两年,你会发现消费者变得不再期待双11,甚至大量的商家也不再期待双11。

为什么会这样?

究其原因,主要是消费者和商家已经开始“疲劳”了。

在消费者端,一是促销不再稀缺,二是优惠不再给力,三是玩法依旧复杂。

有媒体更是进行了调研,在消费者看来:

部分人随着年龄增长,对价格不再那么敏感,认为双十一不过如此,“对成年人的诱惑度没有那么高了”;

部分人认为双十一原本出发点是省钱,但现在反而成了一种负担,为了凑所谓的优惠,结果花了原本几倍的钱。

事实上,在一个物质充裕的时代,参与一场规模宏大、规则复杂、需要极长等待期和做大量功课的大促本身可能就是一件极低性价比的事。

在商家端,也同样如此。

每年双11,很多商家都是被迫参与,亏钱赚吆喝,并且有些规则太复杂,消费者搞不懂,商家也头疼,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跟消费者解释。

甚至有些大品牌,参与到双十一给消费者优惠的初心是好的,但因为一些操作的失误,或者宣传上弄出了误会,反而导致一件给优惠的事遭来了消费者的差评,不但影响销量,还影响品牌。

可以说,真就大部分人对双十一不再抱有更多的新期待了。


02 不再期待的背后,生意的逻辑,变了

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他们情绪发生变化的背后,实际上是生意的逻辑变了。

首先,我们要理解,商业的本质是什么?

是人。

做事就是做人,回归商业的本质就是做好事、服务好人,通过简单、真诚、利他,让所有参与者都能受益,而不是一个加剧内卷的“零和博弈”。

我们也能看到很多平台开始做一些新尝试:

比如淘宝、京东重新呼吁”用户为先”,反复提及价格力,而拼多多早在2019年6月上线的“百亿补贴”,这个为了618大促准备的短期性活动,此后升级为助力消费者的长期战略,截至目前已经持续了1600多天,让消费者“天天11.11”,而不是集中在某一天或某个月,成为回归消费体验,实现消费普惠的常态化动作。

其实商业世界,说复杂很复杂,说简单其实也简单,它无非由两个要素构成:

一个是供给,一个是需求。

生意的逻辑也随着这两个要素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从双十一的发展变迁,我们也能看到这种这背后的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