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淘券派

等了8年,微信、淘宝迎来“和解”:先有“互联”,才有互联网

微信与淘宝的“和解”,等了8年,虽迟但到。难怪有网友说:这是微信和淘宝的一小步,也是中国互联网的一大步。

都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更有利益纠葛。早在十几年前,移动互联时代方兴未艾之时,“大厂”们之间就开始相互屏蔽了。

2008年9月,百度宣布将推出电商业务“有啊”,明确对标“淘宝”,甚至指导商家把淘宝店铺里面的商品转移到“有啊”平台上。被激怒的淘宝“反击”将屏蔽百度爬虫,禁止百度的搜索结果里出现淘宝商品。淘宝将这一事件称为“淘宝消费者保障计划的一部分”,百度却称“开放是对用户权益最大的保护”。

随后伴随着腾讯和360之间“3Q大战”,互联网平台之间相互屏蔽链接正逐渐习以为常。

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次轮到了阿里巴巴的头上。2013年7月,阿里暂停与微信相关的第三方应用服务,禁止卖家张贴微信二维码,同年11月,淘宝链接无法微信里直接打开,腾讯也阻断了淘宝下载链接的跳转。于是,“您访问的淘宝网址已被屏蔽,如需浏览可长按网址复制并使用浏览器访问”成了不少网友心中的痛。

2014年支付宝“封杀”微信,对微信商家关闭付款接口。2015年,支付宝上线红包功能后立即被腾讯屏蔽,无法QQ或微信……

屏蔽他人,最终也被他人屏蔽。

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还是当年的360,如今的抖音,互联网“大厂”总是拿用户体验或者数据安全说事,但明眼人都明白,平台间装上的一把把锁,本质上都基于商业利益。而当排他性的竞争愈演愈烈,共赢日益变成零和游戏,带给消费者的却只有不便的体验。

最新的《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1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1.6%。数量庞大的网民都是阿里、腾讯、抖音等用户,然而,手握着上亿用户的“大厂”们是否明白,互联网从来不是“自家后院”,挟用户以令“竞友”的做法,也注定不长久。

所幸的是,在经过相关部门的整改之后,如今绝大部分平台之间已经实现“互联互通”,外链屏蔽多数已经解除,但需要注意的是,一些“互联互通”仍需要特殊的操作,距离彻底实现互联互通仍有不小差距。

当然,互联网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需要充分做好“提前量”。腾讯在开放外链的同时,也表示将贯彻安全底线原则,兼顾用户使用体验,无疑是负责任的做法。保证外链安全性的前提下逐步稳健开放,与互联互通并不矛盾。

“互联网”的名字,就是它的核心所在:只有各方互联,才能互通成网。如今“墙”已经裂开了,希望“大厂”们加把劲,尽早推倒才好。

栏目主编:李晔 文字编辑:查睿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苏唯

来源:作者:查睿